应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邀请,天津工业大学裴永珍教授、西南大学王开发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蒋卫华教授和方健教授于5月9-10日到我们进行学术交流,并于5月9日下午在文理楼442举行了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副院长孟新友教授主持,学院40余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
裴永珍教授结合免疫细胞扩张的时间延迟,提出了一个时滞模型,并做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持续抗病毒治疗与间歇性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及实施建议。另外引入了阶段性免疫治疗,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

裴永珍教授作报告
王开发教授基于肝脏特殊的血液供应系统和微观结构构建一系列模拟HBV在肝脏中定植、扩散和进化的完整动态过程的新型马尔可夫链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和524例患者的真实临床随访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为优化治疗策略提供新见解,为医院临床监测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王开发教授作报告
蒋卫华教授针对植物不可扩散的Klausmeier-Gray-Scott模型,证明其图灵分支是亚临界的,并且分支产生的非恒定稳态解均不稳定。最后,通过研究植物缓慢扩散情形下的空间斑图形成机制,揭示了植物不可扩散模型中尖峰模式的形成机理。
方健教授探讨了移动环境中Fisher-KPP方程强迫波的存在性、唯一性及吸引性特征,继而将该理论结果应用于SI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蒋卫华教授作报告

方健教授作报告
互动环节,现场师生们积极提问,与四位主讲嘉宾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本次报告内容丰富、理论研究前沿,不仅有理论方法的突破,还拓宽了师生的视野,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报告涉及应用范围广、获得成果价值高,展现现代数学解决复杂生物医学问题中的强大能力。(图/文:孟新友;审核:穆龙)
报告人简介:
裴永珍,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部副主任,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荣获天津市教学名师、入选“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主要从事生物动力系统、数据科学和生物信息研究,并应用于基因干扰、生物控制、癌症治疗等领域,在J Diff Eqs、Bull Math Biol、J Nonlinear Science、J Theor Bio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出版专著1本。
王开发,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生物数学学报》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评论员、《生物数学学报》常务编委。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数学系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生物数学、生物统计与计算医学方面的研究,包括病毒感染动力学机理、临床数据分析和传染病建模等领域,在Bull Math Biol、J Theor Bio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
蒋卫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数学会《Math.Review》评论员。主要从事泛函微分方程和偏泛函微分方程的分支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在规范型的公式化以及从高余维分支研究角度揭示复杂模式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方面有一些特色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项目,主要工作发表在国内外诸如科学通报,JDE,IMA J.Appl. Math.,DCDS,SIADS,JDDE,SAPM,JMB,JNS,Physica D,JMAA,DCDS B,Nonlinear Anal和Nonlinear Anal. RWA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出版专著一部。
方健,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副院长。2005年于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基础数学博士学位,2011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其间,2007至2010年在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学习,2011至2015年分别在加拿大约克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主要从事非线性扩散系统的时空传播理论及应用研究,在JEMS,JMPA,MathAnn,SIMA,SIAP,JFA,JDE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